恩施市“三把钥匙”解锁城市幸福密码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1-04 11:4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杜嘉辰谈华)近年来,恩施市紧紧围绕“清扫干净、编码工整、清晰透明、分类好”的工作目标,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城市群控、城市管理“三管”。以赋能加速,以文明执法温暖,以环境治理闪耀。我们将把“人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描绘智慧温暖的现代治理图景。 智慧城管激活城市管理“大脑” 扩大数字城管平台应用,累计登记城管责任单位30个,设立智慧管理试点项目27个。平台管理的所有城市管理问题均由从信息采集、立案、发送、处置、反馈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截至目前,系统运行已受理案件近9万件,结案率达95%以上,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由粗放向精细化、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推进“一个城市停车场”建设,对现有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广使用“恩施城市停车”系统,将全市301个停车场、8.7万个泊位全部接入系统,新建充电桩1070个、无感停车场88个、无感泊位1.2万个。市民可查询恩施停车区域、实时停车数量一键查询车位、收费价格、服务时间、行车路线等信息,实现“一平台、走走停付”,有效解决市民“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逐步实现转型从人性化管理走向智能化管理。 建设智慧环卫系统,实现环卫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管理,达到人、工、车的科技化管理效果,有效提高恩施市城市环卫工作效率。四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资源,建立渣土车动态智能管理系统,对市区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实施智能化管理,全程监控渣土车运输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推动人民医院周边餐饮企业试点安装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助力控制油烟污染。 广大镇区管理汇聚城管“合力” 健全县机制市管委会、市管委会办公室、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管委会统筹调度职能,加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落实城管委定期保障志愿者健康活动职责,参与城市管理。 以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管理,创新开展“社区城管”工作,建立“领导班子占领街道、干部职工占领网格”责任制。局党组成员深入街道,城管队212名成员在街道引导网格工作,连接社区和职能部门,处理问题11000个。通过推行“月度检查、季报”制度其中,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宣传、管理、服务、执法、安全工作全覆盖。 积极开展机构改革工作,落实“721”劳动法,成立房建、市政等7个专业执法中队,坚持“软性执法、初犯有罪不罚”,转变服务管理方式,探索城管与社区工作一体化机制,采取堵疏结合、夜间高峰时段作业的方式,联系全市“五办”利用无关用地、空地规范设置6个区域133个固定摊位“固定”流动摊贩,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城市的薄片,由城市治理的“缝线”密织而成 环境卫生市场化改革全面实施市场主体积极性全面提振,新增环卫作业车辆35辆,实行“人工清扫+机械清扫+高压冲洗”作业模式。机械化道路清扫率提高到96.2%,道路清扫水平显着提高。继续加大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恩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渣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垃圾爆炸能力比例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继续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垃圾箱还院、垃圾箱还点”。共有1,616个生活垃圾收集点重新整治,取缔小型钩臂垃圾箱437个,安装分类收集设施2700余组。在龙凤镇试点创建“垃圾不落地”示范,建立了“入户分类、群体清扫、村庄收集、城市转移”的垃圾收运体系,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经验。 推进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修订恩施中心城区生态系统和园林绿地专项规划,继续补齐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公园服务短板。围绕“四时花开,春秋各异,生机勃勃”的理念,立足恩施山水城市特点,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挖掘山体结合河网、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利用闲置土地、街道空间、城市角落,打造69处设计精美、造型各异、功能各异的城市公园绿地,打造10个“坐地”城市客厅,推动城市微更新,让市民开窗见绿、出入公园,把“人民群众痛点”变成“幸福亮点”。 建立市政设施全覆盖检查管理机制,及时修复市政基础设施。开展城市道路井盖改善行动,共更换防坠、防移、防沉降、防噪音、防盗、防弹“六防”新型井盖2750套,从根本上解决了井盖爆裂、破损、沉降、移位等病害重复维修的症结,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统筹推进城市排水、防洪防涝治理,解决全市40多个重点区域内涝问题和部分路段雨污水、道路破损等问题,做好排水系统。加快实施燃气改造工程,推进燃油管道抢修维护工程、居民用户内部燃气管道及安全装置维修工程。免费安装燃气“三件套”用户,纠正“管网问题”265.08公里,定期开展燃油安全隐患整改,消除隐患,不断夯实燃气安全基础。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