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未来5年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支柱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27 10:44
北京10月23日电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在周四召开的一次重要党代会结束后开始浮出水面,新的政策有望重申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和机遇之源的地位。
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为期四天,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的建议。
虽然最终方案预计将于2026年3月发布,并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但会后发表的公报概述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步骤,包括引导优质新力量发展、建设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推动高标准开放。中国新蓝图备受关注埃德在世界各地。彭博社报道称,这次会议的结果“不仅将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十年确定方向,而且可能会在全世界产生反响。”
持久的全球足迹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到2024年,其商品和服务进口将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2万亿美元),为国际企业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
同时。
未来五年,实现质量重大进步已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奋斗目标。周四的公报强调,中国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桥在评论新的政策组合时预测,中国将我仍然是全球增长和全球贸易的贡献者。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旋表示,在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计划通过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为世界市场注入信心。
自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挫折,从一个曾经连火柴、螺丝等生活必需品生产都举步维艰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现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经济集成电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国家本身,也影响了世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
作为全球最稳定的增长引擎,中国扩大进口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机会。与此同时,出口价格实惠、优质的商品有助于确保全球价格稳定并改善全球福利,王说。
推动未来增长
公报指出,“十五五”规划(2026年—2030年)是我国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到2035年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中国2035年的目标之一是“人均GDP大幅提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师陆挺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致力于实现富有弹性、稳定和包容性的增长。”
2021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5%左右的稳定增长。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新活力很可能是由现代技术的突破推动的,正如周四的公报那样“阙阙”展现了党中央未来五年军事大进步和科技信心和实力的目标。
“科技发展是支撑未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廖群表示。
廖强调了数字和绿色技术的未来突破,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低层经济。他还强调传统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
公报还显示了中国利用其庞大人口——超过14亿人口(其中包括收入超过4亿的群体)的潜在消费的决心。
2021年至2024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在60%左右,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以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一趋势预计还会加剧。化和老年人护理增加。
专家进一步指出,高水平开放带动的产业升级加速和新兴消费市场将为世界带来重大新机遇。
中国取消了制造业的外资限制,扩大了电信、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的市场准入,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旁边设立了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持续的开放努力将实现互利共赢。刘说:“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在全球价值链中日益增强的地位,进一步开放不仅对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无疑对其他国家来说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