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秋汛?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18 11:05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问:如何应对秋汛?新华社记者魏宏义、李思源介绍,汉江洪水数将接踵而至,连日来黄河中下游出现明显洪水,9月份西南多地秋雨持续……入秋以来,我国多地发生秋洪,秋洪如何发生?今年秋洪形势如何?如何有效规避相关风险?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秋洪是指秋季连续降雨导致河水水位上涨的现象。”水利部英富曼水文信息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朱春子表示,秋季洪水多发生在8月下旬至霜冻期间,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的秋雨天气。中国及华东南地区受秋季台风影响。朱纯子说,秋季,西部地区冷暖空气持续转换,降雨持续,导致西部地区河流泛滥。同时,秋季仍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台风活动。风暴路径附近将出现强风和降雨,导致中国南部和东南部沿海河流洪水泛滥。重点看今年秋洪,主要特点是累积降雨量大、洪水威力大。 “8月下旬以来,秋洪区共发生9次强降雨过程。”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洪二处处长杨光表示,10月1日以来,黄河中下游、海河、长江上游秋洪水面积保持稳定河。海河流域、黄河流域累计降雨量分别为111毫米、105毫米,均居1961年以来同期首位。暴雨造成多条河流出现警戒级洪水。据统计,8月下旬以来,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共有130条河流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涉及陕西汉江、渭河,山西汾河、滹沱河等多条主要河流。其中,黄河和中游支流渭河发生1次洪水,汉江发生6次洪水。飓风的作用不可低估。杨光介绍,8月下旬以来,共形成10个台风。 “以珠江流域为例,9月23日以来,该流域先后遭受‘华嘎萨’、‘波罗伊’、‘马德姆’3场台风影响,强降雨区域与瓜岛完全重叠。不少人注意到,今年秋季,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部分地区降雨较多,导致黄河中下游水流大量涌入,原因何在?记者发现,在北方地区,由于北方地区副热带高压较强、北方地区冷空气活跃, 降水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北侧。此外,这一过程中低空急流形成强烈,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导致外围出现较强的暖湿气流。与此同时,返程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从西北东部至华北黄淮地区长期停留。 持续蕴藏丰富水源的中国por,导致大雨。秋洪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呢?防洪工作,各级水利部门齐心协力。杨光表示,水利部每日编制下达“一省一令”针对性预警,提醒各地做好水库安全、洪涝灾害、中小河流防洪工作。同时,当地水利部门根据雨洪情况发展动态调整投放计划。记者来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长江流域各地区监测信息炸屏。工作人员盯着屏幕仔细审视判断ges。科技已成为当今防洪的“利器”。长江委总工程师陈桂亚表示,通过共享气象部门测雨雷达和天气雷达的应用,汉江上游短期降雨预报精度显着提高,为滚动讨论提供了准确数据,为精细化防洪排汉江水库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汉江中下游地区工作生活一切正常。”陈贵亚说道。持续降雨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杨光提醒,涉水施工人员、农场工人、涉及山水的游客,应实时关注暴雨、洪水预警,远离高风险地区,避免发生二次灾害的风险。此时正是秋收的关键阶段t 和秋季种植。秋雨秋涝增加了养殖场内涝风险,应做好防涝工作。农业专家建议,要尽量避免秋涝导致秋粮收获延迟、冬麦播种发展、秋粮干旱。农作物应尽可能避雨收获,并采取干燥、储藏等措施,减少秋收农作物发芽、发霉的风险。积水要及时排污,清除树桩整地,适时秋播。面对持续降雨和秋涝,多地区、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秋收秋种:农业农村部积极组织农业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尽快解决灾害损失理赔,全力保障秋收秋种。支付所有报销费用;水利部发挥水利工程拦洪、错峰、减轻洪情的作用。对农作物的影响;山西、山东、安徽等地区农业农村部门已发布技术指南,派出专业指导组等农业技术服务组潜入田间……目前,全国多地降雨仍在持续,秋涝危害尚未消除。多位专家表示,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力减轻秋涝影响,确保秋收秋种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